最近有关于薪资的一组数据抢夺了小编的视线。
数据表示,2019届的高校毕业生平均期望月薪已达8431元,而北京、上海高校毕业生的期望月薪更是冲向1.2万!
此数据一出,迅速引起网友热议,很多有过工作经验的网友直呼本科生怎么跟小学生一样天真,社会和企业分分钟教他们做人。
对于一边倒的态度,小编持保留态度。
首先我认为追求高薪,是每个求职者最合理诉求。那为什么这件事情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哪?
小编想先给大家分享一笔数据,也是和这次调查相关的。
这个数据就是全国各地企业目前员工实际薪资,其中北京11463元,上海10689元,比大学生期望薪资12992元、12070元少上上千元。
在企业实际支付薪资中,应届生的薪资一般处于公司薪酬底层,然而现在应届生的期望起薪却比全体员工平均工资还高,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同时在梧桐果的2018届应届毕业生薪酬表中,实际薪资则为北京7114元,上海6662元。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认知差距?小编认为和信息传递的差异、择业观过分拔高脱离现实有所关联。
每年的校招,各大行业顶尖公司都会拿出高薪策略去抢夺最优秀的人才,同时各大平台也会积极曝光和关注这些热门企业的薪资待遇,如果应届生不去主动关注,映入眼帘的只有这些高薪企业的待遇,时间长了就容易把个例当作普遍现象了。
听说隔壁同学1.4w白菜价进的华为,就认为自己有冲劲、有想法去任何公司都可以拿到同样拿到这样的薪资,这种错觉会让很多同学在求职中碰壁。
前几天有位博主吐槽,之前自己公司的HR面试了一个来应聘前台的求职者,应聘的小姑娘表示自己的薪资要求也不高,HR刚想松口气,小姑娘非常淡定的抛出了一句:2万!还表示,我是某名牌大学毕业的,2万并不高。
这种只追求高薪却忽视实际情况的求职态度,很容易让不少刚毕业的同学受挫。
对于正在找工作的同学,小编认为大家在追求高薪的同时也需要对现在的求职市场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更加理性地给自己定位,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快速成长起来。
如果你的第一份工作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薪资,我也希望大家不要不要过分沮丧,其把精力放在无法改变薪资上,不如更多的去关注自身竞争力、工作是否有发展前景等方面。
就像《教父》里有一句话,每个人都不是生而伟大,而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变得伟大。
如果你还不够强大,那不妨先从正确的方向开始,磨练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