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年底冲业绩的时候
企业们明里暗里都想让员工加班
福利到位还好说,至少员工是自愿加班
没把控好度的@大疆员工
却因为“加班文化”离开了人世
引起了各大行业对自家加班的吐槽
准时下班?你想多了!
除了国企、央企,年轻人想象的准时下班,可能只存在于电视剧和父母的教导里。真正的现实是,每个行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可以多贡献点劳动力,美其名曰“快速成长”。
早在2017年,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等联合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显示,除去工作和睡觉,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为2.27小时,较三年前(2.55小时)有所减少,其中,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居民每天休闲时间更少,分别是1.94、2.04、2.14和2.25小时。相比而言,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国民每天平均休闲时间约为5小时,为中国人的两倍。从日常周休调查情况看,75.2%的有业群体可以享受周末双休,周休状况与从业者所属的行业有关,比如下面这些行业,一入行加班深似海。
互联网行业:996是常态
关于互联网加班,行业里一直流传着一个段子:
科比: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
程序猿:见过啊,那时候我刚下班,怎么了?
科比:打扰了
虽然只是个段子,但是也可以看出,互联网行业(尤其是技术人员们)盛行加班文化,之前的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也显示,IT阶层“过劳死”的平均年龄仅为37.9岁!互联网的加班甚至比岁月这把杀猪刀还要厉害,沧桑了容颜,还能“土地沙漠化”……
就算你不是技术人员,只要你待在互联网,都逃不过疯狂加班的命运。今年双十一,阿里从八月份就开始准备,为了帮助员工们顺利加班,还贴心地准备了帐篷,希望员工们可以长期驻扎在公司里奉献自我。
如果说互联网加班是常态,那么四大可能就不存在“准时下班”这一说。因此,过来人都不太建议女生进“四大”:加班太多,工作太苦,压力太大,很容易超负荷。
(知乎上一位过来人的四大生活)
“加班”在“四大”中一般被称为OT(overtime),与此对应的,报加班称为charge OT,如果加班了但是无法charge OT,就称为eat hour。(看来从网申四大开始,你的生活就要离不开OT两个字了)
就加班费来说,普华是按平时的1.5倍来算,每月OT以36小时为上限,超过的部分折成假期。而毕马威的加班是按照每小时是基本工资的1.68倍来计算的。四大第一年就享受10天年假,加上你的OT换的假,基本上可以连修1.5-2个月假,虽然四大的加班制度比较完善,但是想要休到2个月的长假,是需要你在短时间内疯狂加班才有可能的,这对于身体来说相当于是在“慢性自杀”,撑到了休假期还算好,撑不到的话,身体就会开始“报警”。
金融行业:我们不下班
相比于外人对金融从业者帅气西装、豪华酒店、声色犬马的印象,想必通宵达旦、颠沛流离、如履薄冰是更真实的吧。
(在金融行业工作什么体验?一个字“累”)
如果说券商加班还说得过去(毕竟年入百万不是梦),那你肯定不知道,银行从业者也需要加班!而且从不含糊!
虽然说银行朝九晚五,全国统一,平常你想去办个什么业务,过了五点绝对就找不到人,但其实,银行一般都会把培训放在下班时间进行,新员工就不说了,老员工们也得时常参加培训。另外,加班还要做扎帐、开会、培训、考试等工作。
总之,你的收入和付出是成正比的。金融行业收入高,但是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岗位变动比较大,随时有被辞退的风险。忙起来直接通宵,还会倒时差上班,每周平均工作甚至能达到90个小时以上。另外有些岗位还需要密集出差,舟车劳顿却仍要工作。
碰到加班怎么办?
到了21世纪,想找到一份完全不加班的工作恐怕是比年薪百万还要难,但是对于加班,我们还是有办法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面试时,HR说:我们公司存在加班的情况,你怎么看?
加班很正常,但是面试时候一定要问清楚加班的情况,并且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判断是否来工作。一般不要给出明确的结论,而是要从专业地,从工作效率上来回答。这也是最真实的回答,上班时间如果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加班呢?但最好还要提前在看准等网站上了解一下该公司的加班情况,如果存在经常深夜下班或者“加班文化”,那么你就要对这个企业“敲警钟”了。
上班后,我发现公司经常加班…
加班分为常规性加班和突击性加班,你需要对这两种加班的性质进行判断,然后才能决定自己是不是可以准点下班。
所谓的常规性加班,就是你所在的职场有不成文的规矩,或者领导有相关的喜好,每天必然要加班,不加班就显得工作不饱和。这种就已经属于加班文化了,你想要做出反抗往往是不会有效果的。如果你实在是接受不了这种加班,那么尽早离开会直接有效很多。
所谓的突击性加班则是指近期有重大任务,真的是需要你留下来加班工作。而如果是突击性加班,那就属于正常的工作范畴之内了,通过加班干好工作就是你分内的事,当然,突击性加班是成年人的常态,你要自己平衡好工作和生活。
总的来说,对于加班这件事,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下面两件事:
自身:提高效率,从工作中学会积攒经验。
拒绝无理需求:有些情况下可能是因为别人考虑不周而导致你疯狂加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醒自己,锅是圆的。
最后,编辑部想说……
加班不可怕,“加班文化”最可怕,希望大家在为事业奋斗的时候,也要记住: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努力工作可以,但千万别拼命。
最后,如果你自己活身边人存在经常加班的情况,那么一定要提前学习一些急救措施,虽然不能保健身体,但是紧急关头可以救人。当然,我们也希望大家永远也用不上这张图。